- · 《外国文学研究》数据库[10/30]
- · 《外国文学研究》期刊栏[10/30]
- ·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10/30]
- ·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10/30]
- · 《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10/30]
- · 《外国文学研究》投稿方[10/30]
陆建德:叶廷芳那辈学人的翻译,影响的不只是(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关于审美,有些人也在讲中国传统审美等等,但我们要超越国别的界限,我们的审美是不断在演进的,而且是杂糅的。我们要看到,自己国家的审美传统也
关于审美,有些人也在讲中国传统审美等等,但我们要超越国别的界限,我们的审美是不断在演进的,而且是杂糅的。我们要看到,自己国家的审美传统也有很多外来的因素,包括佛教的因素。到了19世纪末以后,审美现代性对中国的冲击是很大的,而且它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我现在在杭州接电话,我吃饭的地方附近就是林风眠先生的故居。林风眠先生是中国20世纪的大画家,他有中国传统绘画的根底,但他又糅合了国外的风格,他的绘画里就有非常鲜明的一种审美现代性。所以叶先生在那个时候提出审美现代性,是特别有意义的,让我们意识到审美并不是一条直线,(不是要)完全适中,审美的预期也是一样的,审美恰恰应该有大量的东西是要挑战我们的预期的,突破预设的疆界,这背后是一种解放的力量。
采写|张进
新京报:一般读者对叶先生的了解应该在于他是卡夫卡非常重要的译者和研究者。
我们要去问当代很多作家,他们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都是难忘的经历,也跟他们的创作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所以,要纪念叶先生这样的人物,我觉得不光是外国文学界,整个读书界、包括中国当代作家们,都会感念叶先生,以及他们这一辈学人做出的特殊贡献。
陆建德:
新京报:叶廷芳先生出过一本《现代审美意识的觉醒》,像叶先生他们对中国的文学审美走向现代性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新京报:在日常生活中,你对叶先生有一个怎样的印象?
《现代审美意识的觉醒》,叶廷芳著,华夏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1995年。
新京报:刚才聊到几位非常重要的译者。还是再具体问一下,你认为译者在文化层面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陆建德:
校对|赵琳
有了这样一种开放的心态,我相信可以告慰叶先生的是,在今天或者以后,我们还会不断迎来新的审美的现代性。
陆建德:
叶廷芳那一辈学人的特殊贡献
我和叶廷芳先生很熟。我们都曾经住在劲松地区,我们那时候骑自行车上班,我经常跟他一起并排骑车。他因为一个手不方便,就单臂驾驶。我觉得叶廷芳先生真是太不容易了,他小时候跌了一跤,手臂跌断了,有一个地方伤口有炎症,半条手臂就保不住了。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成就如此巨大,特别让人敬佩。而且他的才能是多方面的。这也是外文所老先生的一个特点。他们在专业领域成就特别多,写研究著作、翻译作品,而且叶先生散文写得也很好。
编辑|青青子、罗东
新京报:说到“好的中文”,刚才也一再提到叶廷芳先生的随笔写作,你怎么看他的随笔写作?
译者、写作者与活动家
陆建德:
陆建德: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研究》 网址: http://www.wgwxyjzz.cn/zonghexinwen/2022/0516/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