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一位诗人的翻译缘(2)

来源:外国文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绿原曾自称“少年浮士德”,而当他成为“老浮士德”之后,仍拥有一颗永远躁动的灵魂,追求文学艺术的真谛。他在《浮士德》译本“前言”中说:“就

绿原曾自称“少年浮士德”,而当他成为“老浮士德”之后,仍拥有一颗永远躁动的灵魂,追求文学艺术的真谛。他在《浮士德》译本“前言”中说:“就其思想性与艺术性一体并存而言,《浮士德》在中国,要从‘媒婆’为她所披的面纱后面露出真容来,恐怕仍有待于几代翻译家的努力,这是一场真正的接力赛……拙译如能参加奔向《浮士德》真谛的这场‘接力赛’,最后为得鱼忘筌的我国读者所抛弃,译者将觉得十分荣幸。”实际上,名著重译已成为世界性的历史文化现象,是没有终点的“接力赛”。捷克功能结构主义美学理论家费·沃季奇卡在他的《发展的结构》一书中指出:“我们必须尊重这样一个事实:文学翻译作品作为广大读者审美感知的对象,始终被他们阐释着,评论着。一部作品只有被阅读才能得到审美的现实化,也只有通过阅读,她才会在人们的意识中转化为审美对象。但是,审美感知是与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评价又必须以评价尺度为前提。这种尺度是不稳定的,因此,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文学作品的价值并非某一固定不变的量。”现代阐释学理论家伽达默尔()进一步指出:“每一个时代都必须按照它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历史流传下来的文本,……文本的真实意义并不依赖于作者及其最初的读者所表现的偶然性。至少这种意义不是完全从这里得到的。因为这种意义总是同时由解释者的历史处境所规定的,因而也是由整个客观的历史进程所规定的。”

《浮士德》的汉译者中闪烁着一连串光辉的名字——郭沫若、周学普、钱春绮、绿原、樊修章、董问樵、杨武能等。重译《浮士德》是绿原晚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绿原女儿刘若琴告诉我们:“我父亲之所以不畏高龄接受翻译《浮士德》的重任,是他多年对浮士德精神——‘永远向前’追求的结果。”绿原“在绝望中学会断念”,其短暂的人生充满一次又一次的蜕变和超越,实现了诗歌创作的“绝顶之旅”,也在《浮士德》汉译的“接力赛”中表现优异,从而攀上了诗歌与翻译两大高峰。

绿原是一位诗人,所以诗歌翻译在他的整个翻译生涯中占了相当的比重,十卷《绿原译文集》中有四卷是诗歌。在绿原大量的译诗中,影响较大的还有《里尔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2006修订插图版,2017年二次修订)。该译本以莱比锡岛屿出版社的六卷本《里尔克选集》为主要依据,被视为里尔克与绿原心血的完美凝合。李辉指出:“我很喜欢读绿原在80年代翻译的德语诗人里尔克的诗。里尔克的诗精粹凝练,他用自己的创作证明,诗中的理性,有时往往比浓烈的情感更具感染力,更能刺激人的思维。”

瓦雷里曾这样评价里尔克:“他是世界上最柔美、精神最充溢的人。”里尔克作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在他的诗作中,诗的纯美与哲学的深思之结合几近完美。他的过人之处在于,善于把敏锐感受和深入思考的一切,都凝聚为精致而又独特的意象,如同雕塑一般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读里克尔》一诗可以看出,绿原无疑是里尔克的知音,他不仅翻译里尔克,还研究里尔克。

评论家叶橹说过:“对于绿原来说,他对外国文学和文化的吸纳融化,已经成为他自身血肉和思维的有机组成。”绿原自己说:“我们阅读外国文学,归根到底是为了发展本国文学”。所以,他的文学创作常常是和他的文学翻译同步的,尤其是他的哲理诗深受到德国读者和诗界的赞赏和青睐,这是一种世界文学的契合。绿原去世时,屠岸撰写了一副挽联:“译笔长挥歌德里尔克,诗思并驾艾青闻一多”。这个评价颇高,但并未言过其实。

绿原在一篇谈论诗人冯至的翻译成果和学术成就的文章中说:“冯先生不是职业翻译家,但他以诗人的敏感和德语学者的造诣,翻译了歌德、海涅、里尔克等大家的一些精品……冯先生在学术研究领域熔古今文学因缘、新文学创作经验和直接翻译原著甘苦于一炉……”,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描述绿原自己的著译和学术成就。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翻译史上,绿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文学大家,其人文价值和文学意义绝对值得继续挖掘、研究与传播。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研究》 网址: http://www.wgwxyjzz.cn/qikandaodu/2021/0426/514.html



上一篇:外国文学类来源期刊比较分析
下一篇:全媒体时代外国文学对国民教育的影响

外国文学研究投稿 | 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 外国文学研究版面费 | 外国文学研究论文发表 | 外国文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