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在线精品课程教学实(4)

来源:外国文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第三,将家国情怀主题贯穿课程建设全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推进,以“互联网+教育”为代表的新型在线学习将会逐渐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和传统的

第三,将家国情怀主题贯穿课程建设全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推进,以“互联网+教育”为代表的新型在线学习将会逐渐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和传统的远程教育。新的教育环境下,如何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如何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如何呈现师者的言传身教与人格魅力,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如何彰显文化自信,培育家国情怀?“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在课程规划、建设、应用过程中做了如下工作:首先,在选材上坚持民族性与人类性的原则,选取那些体现民族叙事和家国情怀的文本,如莎士比亚的剧作《威尼斯商人》、富兰克林的《自传》、欧文的《睡谷传奇》等,同时兼顾中外作家作品的入选率,将诸如体现中国人精神和文化内涵的《中国人的精神》等纳入书目,将阅读英文经典与培养中国文化自信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其次,坚持以批判和思辨的视角审视外国经典文本,帮助中国大学生正确认识外国文化中的核心概念或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潮,帮助学生既聆听历史的回响,又引导学生关注现世的苦乐、美丑,分清清浊,把人类文明中潜隐的活力、价值与美的元素,用现代文明的杠杆加以激活,给予张扬与传播[13]。如在学习《黑骏马》时,主讲老师带领大家了解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主流思潮之一的功利主义以及功利主义对作家创作该作品的影响,以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功利主义的利弊,并在深阅读过程中肯定该思潮在动物保护方面的努力,最后结合当前中国时代需要,强调该小说对“幸福是劳动创造出来的”这一理念的肯定。再如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美国梦的基本特点,思考美国梦的利弊,为中国梦的诠释与实践提供一些思辨性思考。

5 结语

互联网+时代如何促进教育变革是当前中国教育界乃至国际教育界的讨论大主题,混合式学习逐渐成为公认的推进教育变革的有效手段。“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课程抓住全民阅读的契机,整合湖南科技大学“英美文学与文化”创新团队的科研积累,发挥团队成员的科研特长,以“创新、合作”为关键词,以家国情怀培育为导向,由浅“延”深地引导学生阅读英文经典。该课程既帮助学生提升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又感受英语语言的温度与文化生命,构建一种E时代阅读新呼吸体系,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1] 蒋洪新.人文教育与高校英语专业建设[J].中国外语,2010(3):10-18.

[2] 约翰·罗斯金.记忆之灯[M].北京:中译出版社,2013.

[3] 金春平.当代大学生的文学阅读现状与引导策略——基于江苏省高校阅读调查数据的分析[J].中国出版,2014(9): 57-60.

[4] 罗锦霞.高职生外国文学经典作品阅读现状调查及推广策略探究[J].海外英语,2019(6):195-196.

[5] 刘迪.关于郑州大学学生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调查报告[J].审美与文学,2016(6):101-104.

[6] 张益民.互联网语境下大学生英美文学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J].英语广场,2017(7):75-76.

[7] 李强.大学生阅读外国文学动机的实证研究[J].学术探索,2013(4):148-151.

[8] 曲卫国,陈流芳.谈谈英语本科专业阅读教学指导理论选择出现的偏颇——兼议人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7(3):34-41.

[9] 闫星.“浅阅读”的背景和盛行的合理性[J].传播力研究,2019(17):233.

[10] 黎志敏.超越“中式英语”:以文学阅读激活语言的“文化生命”[C]//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吕爱晶主编,2019.

[11] 刘震,张岱渭.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探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7(11):99-106.

[12] 何克抗.如何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远大目标[J]. 开放教育研究,2018(5):11-12.

[13] 包明德.民族文学现代叙事与家国情怀[J].当代作家评论,2017(5):4-7.

“民族复兴,教育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中国国际发展打开新局面。教育部结合国家发展与未来人才培养需要,提出淘汰“水课”,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线开放课程作为一种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近些年来成为推动人才培养质量跃上新台阶的领头羊。2018年教育部提出将继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设两个“一万门”精品课程,中国进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时代。在这一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整合湖南科技大学“英美文学与文化创新团队”的研究资源,将团队成员在外国文学方面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课堂教学资源,推出了在线精品课程“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该课程是一门面向本科生的人文教育通识课程,于2019年8月被湖南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本文立足湖南科技大学“英美文学与文化创新团队”的科研积累,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文学阅读现状,探讨“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课程以“创新、合作”为关键词由浅“延”深地引导学生阅读英文经典,打通科研与本科课堂教学、英专与非英专的界限,培养具有中国文化自信和大情怀的复语型与复合型人才。1湖南科技大学“英美文学与文化创新团队”简介湖南科技大学“英美文学与文化”创新团队正式成立于2011年4月,是在原来“英美文学兴趣小组”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主要依托我校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方向的骨干教师。该团队聘请我校“湘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杨金才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从2011年至今,团队共举办了10场次学术论坛、近40场次文学与文化方面的学术讲座,每个季度推出学术研究简报,开设“英美文学与文化”创新团队专栏网页,有力地推动了外国语学院科研方面的长足发展。9年时间里,团队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项,在CSSCI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湖南科技大学“英美文学与文化”创新团队成为一支结构合理、方向明确、优势互补、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重要团队。团队成员具有较稳定的研究方向与专长,英语诗歌、英语戏剧、英语小说、英语散文等各类文学体裁均有教师专攻,这为“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的开发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7年,在吕爱晶教授的带领下,由吕爱晶、曾绛、李菊花①(1)① 李菊花为“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课程的主要参加人、主讲教师。、曾建松4位博士为主负责诗歌、戏剧、小说与散文类作品的选材与文稿撰写。吕爱晶一直从事英语诗歌研究,对19世纪和20世纪诗歌十分熟稔;曾绛一直专攻莎士比亚戏剧研究,是英语戏剧学博士;李菊花对19世纪与当代英语小说较为熟悉,博士论文也是专攻英语小说研究;曾建松从事语言文化研究,对跨文化方面的散文体裁比较熟悉。同时,本课程还吸纳了黄佳佳、罗海燕、王爱珍、童江宁、侯梦萦、罗晓等老师的科研成果,最终制作出含有15个教学视频的“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课程。那么,团队为什么要建设一门针对本科生的经典阅读导读在线课程呢?2 当代大学生文学阅读现状100多年前英美等国经历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通识与职业的教育之争,折射出工业化进程和社会转型时期教育所面临的普遍问题。蒋洪新教授认为19世纪的教育论争可以为当今中国的外语教育与素质教育作跨时空对照[1],并特别指出文学在当下的外语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在学好该国语言文学基础上的复合”[1]。英国19世纪的文化批评家约翰·罗斯金也曾说过:“一个只知道赚钱的、暴民的民族是不可能长久的:它鄙视文学、鄙视科学、鄙视艺术、鄙视自然、鄙视同情,一心一意地忙于赚钱,这样的民族是不可能生存下去而免受责罚的。”[2]因此,不仅外语专业学生需要文学的熏陶,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同样需要接触文学读物,提升人文素养。那么,当前我国大学校园里学生的文学阅读情况如何呢?2014年南京大学金春平所主持的课题组对江苏省9所高校1 000名左右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文学阅读在大学学习和课余生活中所占比重并不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审美能力堪忧;当代大学生文学图书阅读的选择标准随意化和跟风化,缺乏良好和整体的阅读环境构建[3]。罗锦霞调查了当代高职生的外国文学经典作品阅读情况,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娱乐性小说;阅读经典作品的主动意识不强,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没有阅读计划,呈现出阅读的随意性;对经典的理解不够深入,经典作品阅读“浅尝辄止”[4]。刘迪2016年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进行了关于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量并不多,同时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比例普遍较低[5]。张益民2019年的调查也显示:英美文学的阅读跟不上互联网发展的步伐,以传统书籍的形式进行课堂阅读正在逐步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同时由于学生在阅读英美文学时没有找到正确的互联网平台和缺乏明确的阅读目的[6],文学素养培育受限。李强的调查研究表明:文科类专业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比例明显高于理工科专业,但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动机不明确,以消遣娱乐为主[7]。同时,曲卫国等认为英语本科专业阅读教学流于肤浅,这与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大大降低有关,这是由以文学经典为主的人文阅读薄弱所引起的,这也从侧面显示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学阅读停留在浅阅读和功利性阅读的层面[8]。可见,当代大学生阅读的文学书籍数量少、阅读学习方式较单一;阅读模式呈现浅阅读、快阅读和功利性阅读倾向;阅读动机模糊,缺乏有效的引导;阅读材料良莠不分,学生对书籍的标准缺乏把握力;在外国文学经典阅读方面,大部分学生虽心向往之,然主动阅读意识不强,人均阅读作品比例低。本文认为,浅阅读和快阅读的模式背后,隐藏着大学生渴望从文学中获得深度思考的集体诉求,渴望校园文化和教育教师群体给予他们理性的文学阅读指导。不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文原著的接触面和渗透对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3由浅“延”深的“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课程当下,电子媒体时代,微博、微视频、微小说等新形式的出现,让学生得以更方便、快速地获得信息。娱乐性、消费性的阅读已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固化为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此同时,传统的、深度阅读的习惯却与大学生渐行渐远,“浅阅读”渐成趋势,不少专家担忧,长此以往,会导致其思维碎片化、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但也有出版传播界的研究者认为,我们应理性看待“浅阅读”现象,因为泛媒时代正改变着我们的阅读方式,使浅阅读成为当代社会的主要阅读形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9]。浅阅读具有碎片化和随时性特点,因而知识的获取较之前更方便、快捷,有利于阅读的全民化实现。浅阅读并非是深阅读的对立面,而是作为阅读活动中一个趋向高阅读品位的初始阶段,可为深阅读提供基础和桥梁。只要循序渐进、合理引导,将浅阅读“延伸”至深阅读,深浅阅读相得益彰、相互补充,就可以发挥阅读的最大化功用与价值。“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正是秉持由浅“延”深的理念进行课程建设与应用。第一,以内容导读为主的浅阅读。“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课程内容包括15部反映人类文明重要历史发展阶段的中外作家的英文经典作品(如表1所示)。表1“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课程内容序号作品作者1Rip Van Winkle 《瑞普·凡·温克尔》Washington Irving2The Autobiography《富兰克林自传》Benjamin Franklin3Selected Essays of F. Bacon《培根散文选》Francis Bacon4Selected Poems of W. Wordsworth《华兹华斯诗选》William Wordsworth5The Old Man and The Sea《老人与海》Ernest Hemingway6The Great Gatsby《了不起的盖茨比》Francis Scott Fitzgerald7Dubliners《都柏林人》James Joyce8The Adventures of Sherlock Holmes 《福尔摩斯侦探集》Arthur Conan Doyle9Black Beauty 《黑骏马》Anna Sewell10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11The Merchant of Venice 《威尼斯商人》William Shakespeare12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认真的重要性》Oscar Wilde13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爱丽丝仙境梦游记》Lewis Carroll14Jane Eyre 《简·爱》Charlotte Bronte15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教育部新颁布和实施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新《国标》)、《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并结合Lexile蓝思阅读指数是“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课程选材的主要依据。“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课程精选的15本读物可以满足不同层级语言学习者的需要,使阅读学习更加个性化,更有效地提升学习者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每部读物均配备有“浅阅读”套餐,即“作家与历史文化背景介绍+作品内容导读学习视频+习题”,帮助学习者了解作品主要内容、增加阅读兴趣,也方便学习者进行碎片化阅读。以华盛顿·欧文的《瑞普·凡·温克尔》为例,学习者可以先点击视频了解作家华盛顿·欧文的创作风格与成就,然后在视频的内容导读下阅读文本,接着可以通过习题检测阅读效果。这种带有导读的浅阅读难度较低,而且可以满足阅读者的娱乐性阅读动机,前引后测,有效提升阅读效率和效果。第二,以“文本细读+语言的文化生命探索”为主的深阅读。新《国标》强调人文学科的意义在于外语不应简单作为语言工具,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于2018年6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面向我国英语学习者的首个英语能力测评标准,量表以语言运用为导向,就像一把能力标尺,对提升考试质量、推动国内外考试对接、促进多元评价、反馈教学等方面都将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实现“量同衡”。要做到真正熟练地运用英语语言,离不开“敏锐地觉悟到英语的文化生命,准确地把握住每个词句的文化体温,最终拥有良好的英语语感”[10]。每一种语言里面的单词、句子、段落都具有一种生命温度,文学作品因为存在着一个特有的文化结构体系,故事得以在该文化语境之中展开,因而作品里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单词都具有鲜活的“文化生命”,能帮助我们真正了解、运用语言。“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课程在帮助和鼓励学习者进行浅阅读的基础上,浸入文本之中,全身心地和文字接触,虚心涵泳,通过语言进入思想内涵。再以《瑞普·凡·温克尔》为例,在作家作品概要介绍之后,学习视频马上引入一段小说原文,带领学习者领会“whistled life”隐含的玩世不恭的意味,琢磨“dinning the ear”的文化意蕴以及与汉语里“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异曲同工。再如《都柏林人》中围绕“paralysis”一词展开的讨论,帮助学习者捕捉“dark,feebly, stupefied”等表述在文本中的烘托气氛作用,感受都柏林人死气沉沉的、麻木的精神状态。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深层次阐释的同时,每一个学习视频后附有相关的拓展性阅读,帮助学习者更进一步地把握文本内涵与主题呈现。第三,以“共阅读、写阅读、评阅读、晒阅读”为合力的阅读分享。深阅读不仅是指理解和把握阅读文本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主题思想,还应包括阅读思考的过程,而这种思考应建立在读者阅读兴趣基础上的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共鸣、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交锋与分享。文本意义的实现离不开读者的参与,读者的阅读活动使得意义具体化、语境化,正是读者的感觉和知觉经验将文本中的“空白处”填充起来。“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利用这些在线平台强大的网络空间,每次课后发布讨论题,鼓励学习者在讨论区、作业区、留言区分享阅读体验。学习者既可以发表自己的阅读困难,得到同平台学习者和教师辅导团队的答疑,也可以针对所阅读文本中的人物特点、主题思想、语言艺术等发表自己的感想,还可以与其他学习者一起合作,将文字、绘画、摄影等融汇推出个性化的阅读展,传递阅读的快乐。比如在阅读《威尼斯商人》这一剧本过程中,有学生将注意力定格在学习视频中犹太人的红帽子上,在学习平台发问犹太人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问题,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专业的学习者由此展开了一场对话,讨论该剧主人公夏洛克的犹太商人身份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延伸探讨他复仇心态的宗教、政治原因与历史渊源。阅读者的专业领域与专业知识在文学文本阐释中找到了用武之地,不同专业的知识碰撞又融合。这种移动新阅读模式突破了传统学校围墙的束缚,有助于提升阅读体验、培养阅读习惯和营造阅读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读者建立深阅读习惯,保持深阅读动力。4以家国情怀为导向、“创新”“合作”为关键词的“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课程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来推进教学改革,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以文化人。作为一门由外语学院骨干教师打造的通识性课程,“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因其复语性、合作性、授课与教学评价方式创新性、鲜明的家国文化培育维度等特点吸引了许多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报名选课,正逐渐帮助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经典,感受到阅读的力量,树立家国情怀。这表明:“混合式教学”因其适应性强、灵活性高、教学效果优而被教育界广泛采用[11],中国正进入新的混合式教学时代。第一,精心建设在线阅读教育体系。“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课程负责人吕爱晶教授带领课程建设团队经过调研分析,深入钻研《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新《国标》指导下的《英语专业本科生阅读参考书目》以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遵循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理念,并求教于刘意青、阮炜、冯锡武、李成坚等专家,确定了15部中外作家的作品作为第I、II期在线视频授课文本。课程共包括15个学习单元,每章分列三到四个视频知识点,除开知识点微视频,还包括ppt、拓展性阅读和在线测试等内容,学习者可以进行预习、复习和自我检测。比如学习者可以点开《老人与海》章节,观看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个人简介微视频,配合中英文字幕和知识点ppt,了解海明威的生平、写作风格,然后点击测试,完成围绕海明威生平与文学成就所设计的课前学习习题。同时,该课程汇聚了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与文化团队的骨干力量,课程负责人与主要成员均毕业于国内知名院校并具有博士学位,均主持过国家级或省级科研与教研项目,具有较丰富的英文研究和文学研究经验;每个视频内容均与主讲人的研究、专长契合,体现出良好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科教协同意识。第二,围绕“创新”“合作”展开混合式阅读教学。“2018年4月26日下午,湖南科技大学第八教学楼1-1教室里的《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智慧课堂上,授课老师罗海燕正在使用手机超星学习通APP进行授课,通过在抢答、讨论功能区发布讨论题要求学生限时回答,以检测学生课前的自学情况。”这是“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的一个画面,被《湖南科技大学报》记者细心地记录下来。混合式教学指的是传统的教室授课与在线网络学习两种方式的融合,以弥补单一线上学习和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混合式教学也是响应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的“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号召的重要改革举措,是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和“三个转变”等基本目标的途径之一。面对新的时代,新型人才的培养变得愈加迫切,“对于21世纪所需要的新型人才的特征与能力素质也有多种不同的表征与论述,其中获得学术界和企业部门较多支持并已逐渐成为人们共识的是‘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以及‘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12]“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课程围绕“创新”与“合作”两个关键词展开线上和线下教学活动。线下课堂面授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为主,而在线学习突出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优势互补力促改革。创新主要体现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浅阅读+深阅读的混合式阅读方式、依据平台大数据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多元学习评价体系和考评体系、打通英专与非英专界限的阅读内容体系等方面。就“合作”层面而言,学生方面主要指的是基于平台的学生在线共阅共学共评共享、英专与非英专学生以及不同非英专业学生之间的合作式学习;教师方面指主讲教师与后台人员的合作、主讲教师之间的合作等;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手机变成良师益友,赋予教学全新的体验。第三,将家国情怀主题贯穿课程建设全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推进,以“互联网+教育”为代表的新型在线学习将会逐渐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和传统的远程教育。新的教育环境下,如何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如何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如何呈现师者的言传身教与人格魅力,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如何彰显文化自信,培育家国情怀?“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在课程规划、建设、应用过程中做了如下工作:首先,在选材上坚持民族性与人类性的原则,选取那些体现民族叙事和家国情怀的文本,如莎士比亚的剧作《威尼斯商人》、富兰克林的《自传》、欧文的《睡谷传奇》等,同时兼顾中外作家作品的入选率,将诸如体现中国人精神和文化内涵的《中国人的精神》等纳入书目,将阅读英文经典与培养中国文化自信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其次,坚持以批判和思辨的视角审视外国经典文本,帮助中国大学生正确认识外国文化中的核心概念或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潮,帮助学生既聆听历史的回响,又引导学生关注现世的苦乐、美丑,分清清浊,把人类文明中潜隐的活力、价值与美的元素,用现代文明的杠杆加以激活,给予张扬与传播[13]。如在学习《黑骏马》时,主讲老师带领大家了解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主流思潮之一的功利主义以及功利主义对作家创作该作品的影响,以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功利主义的利弊,并在深阅读过程中肯定该思潮在动物保护方面的努力,最后结合当前中国时代需要,强调该小说对“幸福是劳动创造出来的”这一理念的肯定。再如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美国梦的基本特点,思考美国梦的利弊,为中国梦的诠释与实践提供一些思辨性思考。5 结语互联网+时代如何促进教育变革是当前中国教育界乃至国际教育界的讨论大主题,混合式学习逐渐成为公认的推进教育变革的有效手段。“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课程抓住全民阅读的契机,整合湖南科技大学“英美文学与文化”创新团队的科研积累,发挥团队成员的科研特长,以“创新、合作”为关键词,以家国情怀培育为导向,由浅“延”深地引导学生阅读英文经典。该课程既帮助学生提升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又感受英语语言的温度与文化生命,构建一种E时代阅读新呼吸体系,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参考文献:[1] 蒋洪新.人文教育与高校英语专业建设[J].中国外语,2010(3):10-18.[2] 约翰·罗斯金.记忆之灯[M].北京:中译出版社,2013.[3] 金春平.当代大学生的文学阅读现状与引导策略——基于江苏省高校阅读调查数据的分析[J].中国出版,2014(9): 57-60.[4] 罗锦霞.高职生外国文学经典作品阅读现状调查及推广策略探究[J].海外英语,2019(6):195-196.[5] 刘迪.关于郑州大学学生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调查报告[J].审美与文学,2016(6):101-104.[6] 张益民.互联网语境下大学生英美文学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J].英语广场,2017(7):75-76.[7] 李强.大学生阅读外国文学动机的实证研究[J].学术探索,2013(4):148-151.[8] 曲卫国,陈流芳.谈谈英语本科专业阅读教学指导理论选择出现的偏颇——兼议人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7(3):34-41.[9] 闫星.“浅阅读”的背景和盛行的合理性[J].传播力研究,2019(17):233.[10] 黎志敏.超越“中式英语”:以文学阅读激活语言的“文化生命”[C]//大学英文经典原著导读,吕爱晶主编,2019.[11] 刘震,张岱渭.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探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7(11):99-106.[12] 何克抗.如何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远大目标[J]. 开放教育研究,2018(5):11-12.[13] 包明德.民族文学现代叙事与家国情怀[J].当代作家评论,2017(5):4-7.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研究》 网址: http://www.wgwxyjzz.cn/qikandaodu/2020/1104/357.html



上一篇:外国文学研究中西方话语中心化到中国话语建构
下一篇:电影解说类短视频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投稿 | 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 外国文学研究版面费 | 外国文学研究论文发表 | 外国文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