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梅松着力打造一批叫得响的中国文创新品牌

来源:外国文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0月19日下午,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来到《中国名牌》直播间,畅谈“中国文创新品牌”,对于文创品牌培育、民族品牌如何更好地走出去、

10月19日下午,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来到《中国名牌》直播间,畅谈“中国文创新品牌”,对于文创品牌培育、民族品牌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实现品牌引领消费升级,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镜头中的梅松,儒雅博学、妙语连珠,语调不急不缓,却把一次次调研、一组组实践的素材信手拈来,组成颇有信服力的论据,印证自己的观点。当得知中国名牌网即将全新改版上线,他欣然题词:“中国名牌网,网传天下,网闻世界”,对《中国名牌》事业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

《中国名牌》:您对于当前文创品牌发展的现状有怎样的看法?

梅松:北京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经过了十多年的努力,在2005年就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北京市重要的战略支柱产业来发展,这在全国是最早的。因为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也是历史文化名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要求,北京市要进一步提升首都功能,即加强四个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尤其在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方面更要做点贡献。

而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与品牌是分不开的。我觉得文化方面的品牌还比较弱,尤其是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方面。一是因为这是新兴产业,需要一个积淀和积累的过程,二是因为这个产业中90%是中小企业,很多企业没有品牌意识,但恰恰是发展得好的企业或行业都要有自己的品牌。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影,就是品牌。在出版领域,比如三联书店,这是老品牌,经过几十年的打拼发展过来的。但我们现在缺少在新的产业领域、如在文化科技融合的领域产生的新品牌。这些新兴企业、新兴业态还缺乏品牌意识,所以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跟中国名牌杂志社商量,共同打响“中国文创新品牌”。

没有品牌就很难把产业做大,并真正走出去。现在一些企业没有把企业的品牌与企业名称分开,而是混为一体,这样不一定利于品牌发展。比如今日头条是品牌,但企业名称是北京字节跳动有限公司,这属于提早进行了区分,是品牌意识不错的企业,这类企业不多。还有就是没能形成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以迪士尼为例,它将电影、动漫、主题乐园融为一体,还做了大量衍生品开发,而国内虽然也有一些好的动画产品,比如当年风靡一时的动画片《神笔马良》等,能延续开发下来的很少,这也说明我们在品牌打造方面还有所欠缺,推进意识不够、传播推广不多、商业意识不足。这需要我们一起来推动这个事,在文创领域真正树立一批叫得响、让百姓耳熟能详的品牌。

《中国名牌》:要推动文创领域的品牌建设,您认为要从哪些方面着手?最重要的是什么?

梅松:北京这两年一直在做一些工作,比如标准化。标准化是做品牌的一个基础工作。它可以把过去企业自己设定的一些东西变成行业认可的,甚至是国家认可的、世界认可的。北京这些年一直在推动文化产业的标准化,建国标、市标、行标。其次,我们这几年把消费市场做得很好。品牌离不开市场,市场离不开终端消费人群。北京推出的文化消费季有一系列活动,有专门的演出,也会通过指定商店货机构给文化消费人群提供折扣待遇。北京每年评出十大文化消费地标,这也是一种品牌。北京王府井是高端商务地标,蓝色港湾提供比较时尚的购物环境,而三里屯是青年人喜欢去玩的地方……这些文化消费地标或者说文化符号,都跟品牌有关系。第三,我们通过节庆活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品牌,比如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现代音乐节、北京国际图书节、北京国际电影节等。第四,我们要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创企业。企业没竞争力,产品影响力不大,就不可能形成品牌。北京的文化创意大赛,今年已经是第三届了,面向全国产生100强企业,这些未来会产生很多有品牌的企业。推选活动就是打造品牌的过程,是提升知名度、美誉度的过程,是给企业服务的过程,也是品牌培养的过程。目前北京的文化创意企业有28万家,占到全国的1/4,但规模以上的就只有8000多家。当然,不是说大企业才有品牌,有些创新型的小微企业,可能一开始就是有品牌的,关键是不能半途而废。

《中国名牌》:您曾提到要进行审美体系的重构,这体现在品牌建设方面需要注意哪些内容?或者说,我们需要建立怎样的品牌观?

梅松:城市审美体系打造也是城市品牌形象建设的过程。城市要有自己的品牌形象。有专家说北京要建设成一个有温度、有感情的品牌城市,还说要打造“城市客厅”,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国际交往、文化交流。这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就像人们常说北京包容大气,上海精致优雅,所谓的京味文化、海派文化,都是跟城市审美是结合在一起的。北京还提出“4个文化”,分别是古都文化、京味文化、红色文化和创新文化。“古都”代表历史积淀,“京味”代表地方特色,“红色”代表北京是“五四”运动发源地,是始终站在时代潮头的先进文化的所在地,“创新”则是指北京是全国最大的创新中心,是可以跟硅谷比美的创新高地,有更包容的文化内核。有句话叫“科技演绎文化”,很多文化是通过科技成果演绎出来的,比如超大屏,同时文化可以激活科技,没有思想观念的突破,科技也很难突破。同样的,既要体现古老传承,又要与现代科技文化接轨,与时俱进,这对北京是一种挑战,更多的也是机遇。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研究》 网址: http://www.wgwxyjzz.cn/qikandaodu/2021/0518/546.html



上一篇:揭秘岁杨绛的养生秘诀
下一篇:西湖区全力打造全国文创产业示范区

外国文学研究投稿 | 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 外国文学研究版面费 | 外国文学研究论文发表 | 外国文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