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从政治趋避走向多元复兴论中国本土电影对外国(2)

来源:外国文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孤岛”与“沦陷”期的改编(1937-194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电影的中心——上海电影的发展相继进入了“孤岛”和“沦陷”时期,历史为中

三、“孤岛”与“沦陷”期的改编(1937-194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电影的中心——上海电影的发展相继进入了“孤岛”和“沦陷”时期,历史为中国电影打开了一幅斑驳杂碎、扑朔迷离、耐人寻味的电影版图,“在垄断的建制和沦陷的光影里,交织着战争的梦魇、文化的错迕与心灵的歌哭”[4]。战争打断了中国电影正常发展的进程,但却迎来了城市电影业的畸形的繁荣,这也体现在该时期出现的大量根据外国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上。这段时期国产电影拍摄了至少12部以上的取材于外国文学作品的影片,是无声电影时期之后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二个改编外国文学作品的繁荣时期。在政治环境和题材禁忌的束缚下,在动辄获罪、处处皆为“雷区”的创作空间中,改编以表现人情人性、普世价值见长的外国文学名著,反而成为了创作者政治上的避风港。于是许多电影人借助《安娜?卡列尼娜》、《傲慢与偏见》等文学名著中的故事情节,“以恋爱为中心”[5]107,抒写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和爱恨情仇,为观众奉献“大量的风花雪月”[6]。朱石麟说:“在中联刚成立的时候,有许多题材大家都不敢拍,像涉及政治的、阶级的……终而言之,凡是稍微硬性一点的就都在各自小心之下不拍,于是导演们便在没有办法中求办法,大家都倾向爱情片子方面去,里面所讲的,也不外乎家庭等的问题,所以在无可奈何之时,我们只求无过,而不求有功了。剧情每部都是恋爱等的把戏,等到自己发觉时,外面人家也都在讲了,再下去也可真不得了啦!现在比较有意识的片子,只有像《母亲》等的伦理片。至于社会剧,里面的情节总是要讲到社会的丑恶的,就有许多地方不太好拍。”[7]在这种创作语境下,中国电影创作了《蝴蝶夫人》(1942)、《不如归》(1942)、《四姊妹》(1942)、《红粉知己》 (1943)、《情潮》 (1943)、《大富之家》(1944)等一大批根据外国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其中《蝴蝶夫人》改编自的普契尼创作的以日本为故事背景的同名抒情歌剧,《不如归》改编自日本作家德富芦花的同名小说,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二次改编,《四姊妹》改编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大富之家》改编自莎剧《李尔王》。这些影片大多以家庭生活为背景,以男女情爱、婚姻关系和家庭纠纷为表现主题,是电影在高压的战争和政治环境下,逃避现实、麻醉自我、趋利避害、明哲保身的体现。例如,该时期陶秦改编、岳峰导演的《情潮》,实际上就是好莱坞电影《春残梦断》的中国版。陶秦在改编的时候说:“我改前后看了三次《春残梦断》,在好莱坞的电影故事中,丈夫忠于职(事业)因而忽略了闺房之乐,造成这样悲欢离合的残局,不在少数,但是感人之深,我以为《春残梦断》该是第一部。”[8]正是出于描写这种“感人之深”的“悲欢离合”,改编后的影片就是讲述忍受深闺独守之苦的少妇孙丹霞,身陷富商丈夫何志卿和翩翩少年江孤帆的三角关系之中不能自拔,最后卧轨自尽香消玉殒的故事,抒发一个女人在家庭与爱欲之间不能两全的感慨与惆怅。囿于环境和条件的局限,尽管这一时期改编的影片的数量不少,但类型单一,思想内容局限于个人的情感世界和家庭婚恋主题,是一种“保持电影的娱乐性”[9]的商业电影。

该时期(特别是“孤岛”时期)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改编影片,例如李萍倩导演的《金银世界》和吴永刚导演的《中国白雪公主》。《金银世界》根据法国作家马塞尔?帕尼奥尔的剧作《托帕兹》改编而来,由李萍倩导演,顾种彝编剧,1939年华新影业公司出品。原著在改编成电影之前,先由顾仲彝改编成四幕话剧《人之初》在戏剧舞台上演出,因为演出反响甚好,然后再由顾仲彝改编成电影剧本被投拍成电影。该片是“孤岛”时期的上海人心迷乱、黑白颠倒、善恶不分、尔虞我诈的社会现实的影像写照,是中国电影在“孤岛”时期的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证明了将外国文学作品移植至中国现实语境中来表述本土的社会意识的可行性。1940年吴永刚根据德国格林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改编了影片《中国白雪公主》,由华新影业公司出品。程季华指出,在“孤岛”时期的1939年至1940年间拍摄的时装片中,要么“是些荒唐不经、拙劣不堪的货色”,要么“则是美国此类影片的公然翻版”,如《中国白雪公主》、《中国泰山历险记》、《中国三剑客》等。[5]107据此推测,《中国白雪公主》不仅受到格林童话的影响,而且受到了迪斯尼公司1938年推出的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动画故事长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影响。影片许多地方采用了“卡通片的夸张技巧,譬如一个喷嚏,门窗尽开,又如墙上的照片,看到憎恶的人物,照片上的笑容立刻会变成愤怒”[10]。吴永刚的创作目标是“使它成为一个不是单纯有趣,同时还要有意义的童话剧”[10]。影片借鉴了同时期的《木兰从军》之类的进步影片通过改编历史故事或文学作品来曲折隐晦地抒发抗日救亡思想的创作手法,大致上讲述了这样一个关于反抗与斗争主题的故事:主人公小白雪从小父母双亡,随继母生活,但遭到了刁钻刻薄的继母的虐待,不得已在外流亡,幸得七个“小矮人”的帮助才生存下来。后来狠心的继母得了怪病,需要小白雪的心来做解药,于是抓住了小白雪。就在小白雪性命不保的危急时刻,七个“小矮人”及时赶到,打败了继母和坏医生,救下了小白雪,小白雪重获自由。影片就是借用这样一个童话故事巧妙地传达了抗日救亡、争取胜利的进步思想,这在当时“孤岛电影”的创作环境下已是难能可贵。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研究》 网址: http://www.wgwxyjzz.cn/qikandaodu/2021/0619/560.html



上一篇:在悉尼歌剧院看现代版麦克白斯
下一篇:外国文学教学中的音乐介入

外国文学研究投稿 | 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 外国文学研究版面费 | 外国文学研究论文发表 | 外国文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