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传递知识总结成果启迪思想引领方向评美国文学

来源:外国文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的美国文学研究经历了1949年前的初步探索,之后到文革结束前的在政治与文学的纠缠中的有限伸展,再到改革开放到当下的21世纪的迅猛发展、蓬勃向前。在国内外国文学研究领域
中国的美国文学研究经历了1949年前的初步探索,之后到文革结束前的在政治与文学的纠缠中的有限伸展,再到改革开放到当下的21世纪的迅猛发展、蓬勃向前。在国内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内,美国文学的研究应该是占有很大的比重。2015年出版的《美国文学大辞典》是对国内几十年来美国文学研究的一个检阅和总结,是中国美国文学界乃至外国文学研究界可喜、可贺的大事,值得引起关注。 主编虞建华教授在《前言》中对辞典的内容做了以下概括:“辞典内容包括作家、批评家、文学理论与文史学家、相关的文化人、新老经典作品、文学刊物、文学运动与事件、文学奖项和批评指南共十大类。”可以说基本上涵盖了文学研究应该涉及的方方面面。换个角度而言,可以用四个简单的词来概括这部《美国文学大辞典》的特征:大、全、广、深。 大,当然是指辞典的篇幅,这是一本厚书,正文有1368页之多,收录2079个词条,足可以和一本大型词典媲美。全,指的是词条涵盖内容丰富、全面、重点突出。仅以作家和作品为例,从霍桑到马克·吐温,从伊迪斯·华顿到福克纳、海明威,从厄普代克、罗斯到德里罗,从哈金到杰弗里·尤金尼德斯(Jeffrey Eugenides)到朱诺·迪亚斯(Junot Diaz)(这三者分别在1999年、2003年和2008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文学奖),无论是19世纪还是20世纪,以及21世纪,美国文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些经典作家、重要作家以及文学新星,对他们的写作生涯都做了介绍和评析。在对作家给予明晰的介绍以外,对一些主要的、有影响的作品也都进行了专门介绍,对于一些重要作家而言,其主要作品基本上全部囊括在内,全部做了介绍,有些作家不光是介绍长篇,一些有影响的短篇也做了相当细致的介绍。比如,福克纳的短篇名作《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烧牛棚》等,海明威的一些极有影响的短篇《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白象似的群山》、《弗朗西斯·麦康伯德短暂快乐生活》等,斯蒂文·克莱恩的短篇代表作《海上扁舟》、《蓝色旅馆》、《新娘来到黄天镇》,厄普代克的短篇《A&P》等。这些作家一般以长篇闻名于世,但他们的创作生涯曲折、作品内容丰富多样,长短篇共同纳入词条,可以更好地说明作家的全貌。相应的是,在对重要诗人的介绍时,编纂者也对这些诗人的一些名篇名作做了单独的评述,如艾米莉·狄金森一些为读者所熟悉的名篇:《因为我不能为死神却步》、《狂野的夜,狂野的夜》、《我的生命结束过两次》等,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些小诗《未选择的路》、《雪野林边驻足》以及叙述长诗《雇工之死》。同样,在惠特曼这个词条下,既有对《自我之歌》这样的鸿篇巨制的介绍,也有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啊,船长!我的船长!》这样的篇幅短小但影响甚大的诗歌的赏析和评点。在对现代派大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的作品介绍时,既包括他的长诗《帕特森》,也包括了他的清新小品《红色手推车》。这样的编纂用意也说明了一个比较强的本土意识,因为本辞典主要是给中国读者阅读的,对于很多中国读者来说,进入美国文学这个圣殿是从一个短篇和一首小诗开始的。考虑到中国读者的需要,这种分门别类、重点突出的介绍非常有助于中国读者全面了解这些作家和作品。 除经典作家、重量级作家之外,作家作品介绍还包括了不少通俗作家和作品,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红极一时的描写美苏冷战的汤姆·克兰西(Tom Clancy),到新世纪超级流行作家、《追风筝的人》的作者卡勒德·胡塞尼(Khaled Hosseini),以及永远宝刀不老的斯蒂芬·金。此外,有一些间于流行和严肃之间、在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界并不知名,但在美国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也收入了作家作品介绍之中,如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这是一位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科幻作家,被冠以“赛博朋克”(cyberpunk)小说创始人的称号。这表明了本辞典“全”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一部辞典,要尽量反映出美国文学的全部面貌,尽管这个目标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但是尽可能多地把各种类型的作家和作品纳入介绍范围之内,拓宽了传统意义上对美国文学的理解,这对反映全貌是有帮助的。 与“全”相关联的是“广”。作家作品介绍当然是一部文学辞典的主要内容,但是文学的发展其实不光与作家相关,也与整个社会的文化的各个方面相关,比如社会事件、文化运动、文学刊物、批评思潮、文化名流等等。本辞典的编者显然是把美国文学的发展放到一个较宏大、宽广的文化、历史、社会和政治发展过程和视野中来对待的。所以,在着重介绍作家作品的同时,也从历史的角度对上述各个方面做了相应的介绍,有些是为读者所熟悉的,比如美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但也有一些不是为很多读者所熟悉,但对全面了解美国文学不可不知,比如在文学思潮和流派方面有激进主义文学、无产阶级文学、极简主义等,在文化现象方面有纽约知识分子,在社会背景方面有进步主义运动,在社会事件方面有布鲁克农场、萨科/樊塞蒂事件等,这些在一般的文学史中很可能只是一笔带过或者根本不会提到,因为其中一些从传统的角度来看,与文学的发展没有多少直接的关联,但从文化变迁的角度来看,则是与文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提供重要的社会背景,对深入了解文学不能不知。此外,在美国文学发展过程中,产生过一批文化名人,身兼批评家、作家和文化学者等多个身份,对美国文学有过精湛研究并产生深远影响,但同时又不属于正统的学院派,这些人中的一些代表人物本辞典都有专门词条给予了介绍和评析,如20世纪早期的范·威克·布鲁克斯(Van Wyck Brooks),对福克纳的成名有过很大影响的马尔科姆·考利(Malcom Cowley),属于纽约知识分子群的欧文·豪(Irving Howe)和阿尔弗雷德·卡辛(Alfred Kazin)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文学刊物以及与文学相关的其他刊物的产生与变化,本辞典也把在美国文学发展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一些刊物纳入词条,进行了专门介绍,如《哈德逊评论》、《肯庸评论》、《耶鲁评论》、《巴黎评论》以及诸如《大西洋月刊》、《党派评论》、《解放者》、《群众》和《新共和》等这些与政治和社会评论相关,同时也与文学有着诸多关系的刊物。阅读这些刊物的介绍词条,感觉仿佛历史向你开了一个天窗,从中可以窥见美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某个精彩历史断面。本辞典还设专门词条介绍了很多美国文学奖项,有些为读者所熟悉,如普利策奖、全国图书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词条不仅是对这些个奖的来龙去脉做了简洁明了的介绍,还列出了一直到2010年的各类奖项(小说、诗歌、戏剧)的得奖名单,让读者一目了然,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会有一种直感的了解。另有一些奖项如笔会福克纳奖,很多人可能听说过,但不知庐山真面目,其实这也是美国文坛的一个重要奖项,一些文学大家如厄普代克、罗斯、德里罗以及文坛新人如哈金等都得过这个奖。这些内容的加入,使得这部辞典对于美国文学的介绍从“全”走向了“广”,而且也带来了“深”,从多个方面、多个视角看待文学的嬗变,这本身就是从深处着眼的文学研究的态度。 这种研究的态度非常明显地表现在本辞典的“批评指南”上。在一些作家、作品、文学思潮和理论等词条后附录了与这个词条相关的国内外“批评指南”,尤其是与这个词条相关的国内研究信息,包括博士论文、专著、论文的题目等。这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与资料的传递,本身也是重视研究的体现,因为这些信息的罗列是建立在选择的基础上的,而选择本身是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也可以从这些研究资料信息上看出在中国美国文学研究发展的一个历程、经历的变化,有些词条的国内研究资料列出了1949年前的情况,如马克·吐温、德莱赛、海明威、福克纳等。从赛珍珠这个词条下列出的研究资料标题来看,则可以感受到不同时代对这个有着中国背景的诺贝尔奖得主作家的不同态度,由此也可以看出文学与时代的互构关系。这当然也是一种“深”的表现。从这个角度而言,也可以用传递知识、总结成果、启迪思想、引领方向这几个方面来概括这部大辞典的精妙之处。多个方面的词条进入本辞典,这实际上也是表明了文学研究的思路与方向,当然也具有启迪意义。 作为工具书的辞典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和时代变化的挑战,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编纂者对所编纂内容不仅熟悉而且还要有较深的研究。本辞典的一些重要词条,如伊迪斯·华顿、海明威、福克纳、菲利普·罗斯(含作品介绍和评析)等都由一个人撰写,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词条的撰写者对这些作家和作品有过较深的研究,或者是硕士学位研究题目或者是博士论文专攻对象又或者是常年研究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对这些词条的撰写会有一种得心应手的感觉,这种在深度研究基础上的词条撰写为本辞典内容的可靠性提供了可以保障的条件。事实上,翻阅一些重要词条,可以发现对条目的基本内容,如作家生平描述、作品介绍方面,既简洁明了、要言简洁又重点突出、梗概清晰,既有态度中性的介绍,又有一定程度的评析和赏析,辞典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而作为一本国别文学辞典的特征,尤其是文学性的特征同时又得到了很好的表现,这应与编纂者的研究基础是分不开的。 《美国文学大辞典》的出版不仅仅是对中国美国文学研究的一个总结,也是一种瞻望,希望以此为契机,开启我们中国人的美国文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征程。 中国的美国文学研究经历了1949年前的初步探索,之后到文革结束前的在政治与文学的纠缠中的有限伸展,再到改革开放到当下的21世纪的迅猛发展、蓬勃向前。在国内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内,美国文学的研究应该是占有很大的比重。2015年出版的《美国文学大辞典》是对国内几十年来美国文学研究的一个检阅和总结,是中国美国文学界乃至外国文学研究界可喜、可贺的大事,值得引起关注。 主编虞建华教授在《前言》中对辞典的内容做了以下概括:“辞典内容包括作家、批评家、文学理论与文史学家、相关的文化人、新老经典作品、文学刊物、文学运动与事件、文学奖项和批评指南共十大类。”可以说基本上涵盖了文学研究应该涉及的方方面面。换个角度而言,可以用四个简单的词来概括这部《美国文学大辞典》的特征:大、全、广、深。 大,当然是指辞典的篇幅,这是一本厚书,正文有1368页之多,收录2079个词条,足可以和一本大型词典媲美。全,指的是词条涵盖内容丰富、全面、重点突出。仅以作家和作品为例,从霍桑到马克·吐温,从伊迪斯·华顿到福克纳、海明威,从厄普代克、罗斯到德里罗,从哈金到杰弗里·尤金尼德斯(Jeffrey Eugenides)到朱诺·迪亚斯(Junot Diaz)(这三者分别在1999年、2003年和2008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文学奖),无论是19世纪还是20世纪,以及21世纪,美国文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些经典作家、重要作家以及文学新星,对他们的写作生涯都做了介绍和评析。在对作家给予明晰的介绍以外,对一些主要的、有影响的作品也都进行了专门介绍,对于一些重要作家而言,其主要作品基本上全部囊括在内,全部做了介绍,有些作家不光是介绍长篇,一些有影响的短篇也做了相当细致的介绍。比如,福克纳的短篇名作《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烧牛棚》等,海明威的一些极有影响的短篇《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白象似的群山》、《弗朗西斯·麦康伯德短暂快乐生活》等,斯蒂文·克莱恩的短篇代表作《海上扁舟》、《蓝色旅馆》、《新娘来到黄天镇》,厄普代克的短篇《A&P》等。这些作家一般以长篇闻名于世,但他们的创作生涯曲折、作品内容丰富多样,长短篇共同纳入词条,可以更好地说明作家的全貌。相应的是,在对重要诗人的介绍时,编纂者也对这些诗人的一些名篇名作做了单独的评述,如艾米莉·狄金森一些为读者所熟悉的名篇:《因为我不能为死神却步》、《狂野的夜,狂野的夜》、《我的生命结束过两次》等,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些小诗《未选择的路》、《雪野林边驻足》以及叙述长诗《雇工之死》。同样,在惠特曼这个词条下,既有对《自我之歌》这样的鸿篇巨制的介绍,也有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啊,船长!我的船长!》这样的篇幅短小但影响甚大的诗歌的赏析和评点。在对现代派大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的作品介绍时,既包括他的长诗《帕特森》,也包括了他的清新小品《红色手推车》。这样的编纂用意也说明了一个比较强的本土意识,因为本辞典主要是给中国读者阅读的,对于很多中国读者来说,进入美国文学这个圣殿是从一个短篇和一首小诗开始的。考虑到中国读者的需要,这种分门别类、重点突出的介绍非常有助于中国读者全面了解这些作家和作品。 除经典作家、重量级作家之外,作家作品介绍还包括了不少通俗作家和作品,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红极一时的描写美苏冷战的汤姆·克兰西(Tom Clancy),到新世纪超级流行作家、《追风筝的人》的作者卡勒德·胡塞尼(Khaled Hosseini),以及永远宝刀不老的斯蒂芬·金。此外,有一些间于流行和严肃之间、在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界并不知名,但在美国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也收入了作家作品介绍之中,如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这是一位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科幻作家,被冠以“赛博朋克”(cyberpunk)小说创始人的称号。这表明了本辞典“全”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一部辞典,要尽量反映出美国文学的全部面貌,尽管这个目标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但是尽可能多地把各种类型的作家和作品纳入介绍范围之内,拓宽了传统意义上对美国文学的理解,这对反映全貌是有帮助的。 与“全”相关联的是“广”。作家作品介绍当然是一部文学辞典的主要内容,但是文学的发展其实不光与作家相关,也与整个社会的文化的各个方面相关,比如社会事件、文化运动、文学刊物、批评思潮、文化名流等等。本辞典的编者显然是把美国文学的发展放到一个较宏大、宽广的文化、历史、社会和政治发展过程和视野中来对待的。所以,在着重介绍作家作品的同时,也从历史的角度对上述各个方面做了相应的介绍,有些是为读者所熟悉的,比如美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但也有一些不是为很多读者所熟悉,但对全面了解美国文学不可不知,比如在文学思潮和流派方面有激进主义文学、无产阶级文学、极简主义等,在文化现象方面有纽约知识分子,在社会背景方面有进步主义运动,在社会事件方面有布鲁克农场、萨科/樊塞蒂事件等,这些在一般的文学史中很可能只是一笔带过或者根本不会提到,因为其中一些从传统的角度来看,与文学的发展没有多少直接的关联,但从文化变迁的角度来看,则是与文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提供重要的社会背景,对深入了解文学不能不知。此外,在美国文学发展过程中,产生过一批文化名人,身兼批评家、作家和文化学者等多个身份,对美国文学有过精湛研究并产生深远影响,但同时又不属于正统的学院派,这些人中的一些代表人物本辞典都有专门词条给予了介绍和评析,如20世纪早期的范·威克·布鲁克斯(Van Wyck Brooks),对福克纳的成名有过很大影响的马尔科姆·考利(Malcom Cowley),属于纽约知识分子群的欧文·豪(Irving Howe)和阿尔弗雷德·卡辛(Alfred Kazin)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文学刊物以及与文学相关的其他刊物的产生与变化,本辞典也把在美国文学发展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一些刊物纳入词条,进行了专门介绍,如《哈德逊评论》、《肯庸评论》、《耶鲁评论》、《巴黎评论》以及诸如《大西洋月刊》、《党派评论》、《解放者》、《群众》和《新共和》等这些与政治和社会评论相关,同时也与文学有着诸多关系的刊物。阅读这些刊物的介绍词条,感觉仿佛历史向你开了一个天窗,从中可以窥见美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某个精彩历史断面。本辞典还设专门词条介绍了很多美国文学奖项,有些为读者所熟悉,如普利策奖、全国图书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词条不仅是对这些个奖的来龙去脉做了简洁明了的介绍,还列出了一直到2010年的各类奖项(小说、诗歌、戏剧)的得奖名单,让读者一目了然,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会有一种直感的了解。另有一些奖项如笔会福克纳奖,很多人可能听说过,但不知庐山真面目,其实这也是美国文坛的一个重要奖项,一些文学大家如厄普代克、罗斯、德里罗以及文坛新人如哈金等都得过这个奖。这些内容的加入,使得这部辞典对于美国文学的介绍从“全”走向了“广”,而且也带来了“深”,从多个方面、多个视角看待文学的嬗变,这本身就是从深处着眼的文学研究的态度。 这种研究的态度非常明显地表现在本辞典的“批评指南”上。在一些作家、作品、文学思潮和理论等词条后附录了与这个词条相关的国内外“批评指南”,尤其是与这个词条相关的国内研究信息,包括博士论文、专著、论文的题目等。这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与资料的传递,本身也是重视研究的体现,因为这些信息的罗列是建立在选择的基础上的,而选择本身是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也可以从这些研究资料信息上看出在中国美国文学研究发展的一个历程、经历的变化,有些词条的国内研究资料列出了1949年前的情况,如马克·吐温、德莱赛、海明威、福克纳等。从赛珍珠这个词条下列出的研究资料标题来看,则可以感受到不同时代对这个有着中国背景的诺贝尔奖得主作家的不同态度,由此也可以看出文学与时代的互构关系。这当然也是一种“深”的表现。从这个角度而言,也可以用传递知识、总结成果、启迪思想、引领方向这几个方面来概括这部大辞典的精妙之处。多个方面的词条进入本辞典,这实际上也是表明了文学研究的思路与方向,当然也具有启迪意义。 作为工具书的辞典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和时代变化的挑战,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编纂者对所编纂内容不仅熟悉而且还要有较深的研究。本辞典的一些重要词条,如伊迪斯·华顿、海明威、福克纳、菲利普·罗斯(含作品介绍和评析)等都由一个人撰写,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词条的撰写者对这些作家和作品有过较深的研究,或者是硕士学位研究题目或者是博士论文专攻对象又或者是常年研究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对这些词条的撰写会有一种得心应手的感觉,这种在深度研究基础上的词条撰写为本辞典内容的可靠性提供了可以保障的条件。事实上,翻阅一些重要词条,可以发现对条目的基本内容,如作家生平描述、作品介绍方面,既简洁明了、要言简洁又重点突出、梗概清晰,既有态度中性的介绍,又有一定程度的评析和赏析,辞典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而作为一本国别文学辞典的特征,尤其是文学性的特征同时又得到了很好的表现,这应与编纂者的研究基础是分不开的。 《美国文学大辞典》的出版不仅仅是对中国美国文学研究的一个总结,也是一种瞻望,希望以此为契机,开启我们中国人的美国文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征程。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研究》 网址: http://www.wgwxyjzz.cn/qikandaodu/2021/0224/459.html



上一篇:狄更斯研究的重大收获评赵炎秋教授主编的英美
下一篇:始终果戈里鲁迅接受外国文学影响琐谈

外国文学研究投稿 | 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 外国文学研究版面费 | 外国文学研究论文发表 | 外国文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